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劉振亞所著的《中國電力與能源》一書,通過深入淺出的分析論證,幫助我們站在一個宏觀的層面上,深刻理解能源和電力對中國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該書從能源的開發利用、輸送配置、消費方式以及預警應急機制等方面,為我國未來能源發展戰略和電力發展規劃提供了重要啟示。
樹立“大能源觀”保障能源持續可靠供給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對煤炭和石油等化石類能源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雖然我們能實現煤炭消費的自給自足,但從煤炭生產和消費分布地域來看,存在資源分布與消費需求的極度不對稱。同時,我國對進口石油的高度依賴,使得石油能源安全對國際能源市場變化的敏感性也越來越強烈。因此,一方面需要樹立“大能源觀”,統籌兼顧能源的開發配置到終端消費的各個環節,做到科學發展;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有效的能源預警和科技創新機制,保障能源持續可靠供給。
電能作為環保和使用便捷的高效二次能源,其經濟效率分別是石油和煤炭的3.22倍和17.27倍。因此,有必要實施以建設特高壓骨干網架,集約高效開發大煤電、大水電、大核電和大型可再生能源為代表的“一特四大”電力發展戰略。通過推進電網和電源兩方面建設,促進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所占比重的提高,立足于自身的傳統優勢能源和新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改變我國對化石能源的過度依賴。
作為“一特四大”發展戰略的基礎,特高壓電網是保證電力“送得出、落得下”的關鍵。特高壓電網的自然輸送功率和傳輸效率高,相同輸送容量下的電能損耗僅為超高壓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因此,利用它構建能源基地和負荷中心的大規模長距離空中能源輸送走廊,在各級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電網支撐下,實現電能在全國范圍內的優化配置,對于促進煤電就地轉化,緩解煤炭運輸交通壓力,徹底改變我國當前過度依賴輸煤的能源輸送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科學開發利用新能源
科學地開發利用煤炭、水電、核電和新能源,不僅對實現電力工業科學發展、推動能源發展方式轉變和能源戰略轉型具有重要意義,而且是實現未來能源持續供給的保障。通過大型煤電基地和大容量低能耗發電機組的建設,既可提高煤炭的開發效率,降低開發成本,又可以促進沿海發達地區的資金流向西部和北部地區,帶動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同時,有效降低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碳排放,減輕全國的環境污染。
通過實施“大小兼顧”的水電開發思路,在合理開發大型水電資源的同時,有序開發利用小水電,就地或者就近解決偏遠地區的無電缺電問題、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在“抽蓄為輔”的水電資源開發思路指導下,合理規劃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一方面實現水電資源在削峰填谷、調頻、調相、緊急事故備用和“黑啟動”等領域的應用,另一方面可促進新能源在電網中的消納,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和經濟高效運行。
雖然我國煤炭和水電資源較為豐富,但煤炭終會枯竭,水電也存在著季節性的限制因素,因此在進行大型煤炭資源和水電集中高效開發的同時,通過積極探索,提高核電安全使用技術,進而推動大型核電建設,通過加強新型可再生能源并網技術的研究,提高可再生新型能源在電網中的滲透率,對于提高清潔電力能源比重,保障未來能源的可持續供給奠定堅實基礎。
建立綠色能源消費模式
雖然通過落實“一特四大”發展戰略,對于能源結構調整,能源合理分布的調配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們還需要從能源消費側做好相應的應對措施。當前我國面臨能源需求量持續增長、能源消費產業結構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等諸多挑戰,急需創新能源消費理念,構建與能源發展方式轉變和能源戰略轉型相適應的綠色能源消費模式。
建立綠色能源消費模式的戰略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通過實施以終端節能消費為重點的節能優化戰略,倡導能源的理性消費,以更集約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實現更高的能源經濟效益;二是通過實施以提高電氣化水平為主要目標的終端能源替代戰略,提高工業、交通、商業、居民等不同能源消費領域的電氣化水平,優化現有的能源消費結構;三是通過發展以電動汽車為核心的綠色交通戰略,推動交通領域的能源消費轉型、優化能源消費方式與結構。
我國既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一個能源消費大國。因此,在積極推進能源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還應抓緊建立能源預警與應急機制,保障國家的能源供應安全。更為重要的是,要解決我國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能源挑戰和危機,必須努力推動能源科技創新,完善體制機制,明確方向和重點,掌握一批能源領域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盡快縮短我國在能源科技領域與國外發達國家間的差距。
能源問題是我國在發展過程中長期面臨一個重點、難點問題,我們既不能采取消極回避態度,也不能急于求成、畢其功于一役。雖然能源形勢較為嚴峻,但只要科學規劃能源戰略,做到合理布局,對重點能源建設項目做到統籌管理,循序漸進,對能源制度和機制的建設做到詳細周密,完善合理,堅持把電力作為能源發展戰略的核心,兼顧其他形式能源利用的統籌規劃,我們一定能夠戰勝所面臨的各種挑戰,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安全、可靠、持續的能源保障。